塔吊林立,車輛穿梭……在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二期)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在加緊進行土方開挖、承臺地梁澆筑、室外擋土墻等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忙碌景象。
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效果圖
“二期項目擬投資6.64億元,新建生產車間6棟、中試車間5棟,倉庫、宿舍樓各1棟及其他附屬配套等,預計2023年底全部竣工交付使用。”項目負責人吳志陽說。
作為泉州市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泉港石化科技眾創園總用地105畝,一期已投入7600萬元完成場地購買、裝修及室外配套工程建設等,道路、供電、供水、供氣、供熱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目前已對接(入駐)包括福建佑達環保材料公司、福建藝邦新材料科技公司等在內的16家企業。
“園區主要以新材料為主攻方向,面向下游汽車和軌道交通、新能源、節能環保、大健康等四大產業,依托清源創新實驗室、福大石化學院、福師大石化研究院等‘一室兩院四中心’創新平臺,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培育體系,促進科研成果落地產業化,打造集產、學、研、用為一體的福建石化新材料研發新高地。”泉港區工信局工業股負責人鄭冰毅介紹。
試點帶動、示范推進,以石化科技眾創園建設為示范,泉港區著力打造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成為該區布局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其中一環。
今年以來,泉港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強產業、興城市”雙輪驅動,抓好“規劃、規范、提升、示范、招商”5個環節,加大力度、搶抓進度,全力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
該區統籌園區和工業走廊發展,以“兩軸三園”發展為總體空間布局,規劃石化工業園區、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糧油食品加工產業園區3個產業園區,構建一個石油化工主導產業(千億集群),糧油食品加工(百億集群)、紡織鞋服(百億集群)、建材三個潛力產業,高新技術材料研究(百億集群)、現代服務業(百億集群)兩個支撐產業的“132”工業產業體系,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明方向、強措施,該區出臺“彈性供地”“工業用地分割和轉讓”等政策,引導新資本盤活閑置低效用地(廠房)。今年以來,累計盤活低效閑置用地969畝,盤活低效閑置用地(廠房)企業14家,引進泉昇新材料、燕龍基等8家企業,把閑置資產變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存量”變“增量”。
結合“十四五”發展規劃,該區重點推進區級46個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全年預計實現工業投資增長80%、技改投資增長50%以上,增幅位居泉州市前三。強化“要素跟著項目走”,在全省首創企業幫辦代辦中心,為重大招商項目量身定制落地流程圖,打響“辦事不求人,服務在身邊”泉港營商環境品牌,成為加快園區標準化建設的利器。
按照“邊建設、邊招商”運營模式,該區實施“鏈長制”+“政策包”招商,強化產業鏈招商和技改招商,精準招引產業鏈引擎性項目,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1-11月份,該區累計簽約招商項目185個、總投資超1400億元。8個超5億元重大項目進駐石化園區,實現園區集群式發展。(通訊員 郭菲凡 林弘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