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
隆冬時節,雖然天氣寒冷,但惠安縣聚龍小鎮“黨建+”鄰里中心的愛心素食餐廳里卻愛心涌動,暖意融融。12月3日,聚龍小鎮舉辦每月一次的“愛心素食餐廳”長者開放日活動,小鎮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紛紛到餐廳免費用餐。精心制作的菜肴營養可口,老人根據喜好自助取用,吃完飯食自主收拾桌椅餐盤,氣氛熱鬧、井然有序。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愛心素食餐廳都會舉辦長者開放日活動,老年人在這里不僅能吃到免費的干凈素食,還可以和老伙伴聚在一起溝通交流、增進感情。聚龍小鎮老年人較多,為實現老有所養,我們還根據老年人身體特點和時令季節變化,精心制定‘長者菜譜’,并組織志愿者定時上門送餐,重點解決獨居、高齡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吃飯難問題。”聚龍小鎮黨委辦主任陳偉福介紹。
老有所養,是泉州市已建成的229個“黨建+”鄰里中心具備的服務功能之一。
“近年來,泉州市把創新‘家門口’集成服務機制作為推動基層治理和服務創新的有益探索,圍繞深化拓展‘1+6+X’模式,全域推動‘黨建+’鄰里中心建設。”泉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1”是堅持黨建引領,“6”是完善“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食有所安、居有所樂、事有所辦”等6項優質服務功能,“X”則是根據不同實際拓展群眾所盼的其他功能。
立足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泉州對原有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提檔升級,最大限度地整合優化區域黨建資源、服務資源和設施資源,將各職能部門服務資源、工作力量下沉到群眾“家門口”,著力打造群眾身邊“一刻鐘服務圈”。
“不用到醫保部門窗口排隊,在社區就可以申請辦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入,真是太方便了!”日前,豐澤區泉秀街道華豐社區居民楊秀梅在社區“黨建+”鄰里中心便民服務大廳辦理業務,對社區提供的便民服務連連點贊。
“我們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從便民惠民的角度出發,盤活各類服務資源,拓展便民服務大廳功能,實現60個事項‘馬上辦’、110個事項‘就近辦’、617個事項‘掌上辦’、2166個事項‘網上辦’、119個事項‘自助辦’。同時,依托社區紅色物業服務中心,提供物業家政、家電維修、代購跑腿、燃氣配送等10多項便民代辦服務。”豐澤區泉秀街道華豐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葉碧紅介紹,鄰里中心還打造老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厝邊灶、長者食堂以及兒童之家、少兒科普室等10多個近鄰特色服務空間,提供群眾所需所盼服務。
為打造多元化服務體系,泉州市推動民政、教育、衛健、文旅、商務、行政服務中心等職能部門和工青婦等群團組織下沉聚集各級各類服務資源1235項到“黨建+”鄰里中心,同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公益性扶持等方式,依托“黨建+”鄰里中心引入生鮮配送、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幼托教等第三方機構213家,因地制宜拓展醫師坐診、暖心驛站、非遺小屋、零工市場等其他群眾所需所盼服務。
目前,泉州市已建成229個“黨建+”鄰里中心,打造出一批社區建設新標桿,加快補齊了政務、養老、托幼、教育、健康、文體、生活等短板,構建起群眾家門口幸福生活圈。不僅持續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質,讓民生福祉更有“質感”,而且通過發揮各級黨組織引領作用,不斷豐富各類組織和群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了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同頻共振。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以建設‘黨建+’鄰里中心為抓手,推動服務資源和工作力量向基層傾斜,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真正感受到生活服務和治理方式的轉變。”泉州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學習手記>>>
走進泉州市多個“黨建+”鄰里中心,記者感受到滿滿的鄰里溫情。在這里,一些生活難題得到解決,社區活動場所不斷豐富,鄰里關系更加和睦團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泉州市以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作為改革的關注點、發力點,將“黨建+”鄰里中心建設作為深化近鄰黨建、賦能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推動服務資源和工作力量向基層傾斜,破解了城市基層黨建融合不足、治理服務能力欠缺、城市“陌生人社會”等問題,豐富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泉州實踐”,激發了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品質泉州的強大動力。
?。ǜ=ㄈ請笥浾?黃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