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2月28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 吳圳烽 )豐澤即將進入兩會時間。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區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以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提案辦理情況如何?豐澤區融媒體中心、閩南網邀請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談想法、說感受。
區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以來,政協委員積極履職,建言獻策謀發展,帶來了諸多提案。讓居民在家門口就有“醫靠”,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訴訟前……政協委員杜振雙帶來的加快全科醫生職業化培養的建議、蘇志松提出的構建社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建議,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采納。
過去一年,這些“金點子”落地見效,從不同角度為建設豐澤添磚加瓦。
加快培養全科醫生讓居民有“醫靠”
基層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全科醫生數量不足、素質參差不齊、資源不均衡……立足實際,政協委員杜振雙提出《關于加快我區全科醫生職業化培養的建議》。他建議,從建立全科醫生規培后培養體系、建立互聯網同步教學模式、輻射性教學體系、課程體系以及信息化體系等方面入手,給基層在崗的全科醫生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加快全科醫生職業化培養。該提案得到區衛健部門的采納和落實。
杜振雙醫師在給病人看診
在全科醫生培養方面,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試驗田”,是省全科醫學社區培訓基地。該中心副主任呂慧娥介紹,目前中心擁有16名全科醫生,除了日常坐門診,這些醫生還走出了辦公樓,深入居民家中提供疫苗接種、慢性病隨訪等醫療服務和健康指導,進一步滿足居民的日??床⌒枨?。
到豐澤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咨詢的居民
“以前遇到問題只能去大醫院,現在居民們可以直接跟我們聯系。”中心主治醫師李萍萍就是一名全科醫生,她說,這幾年中心的環境越來越好,醫護的水平也逐步提高,全科醫生特別是家庭醫生,給居民提供了便捷服務,讓醫生和居民“打成一片”。
李萍萍醫師在給病人看診
一年來,區衛健部門以創建“兩病”門診用藥保障示范城市樣板縣為抓手,提升全科醫生“兩病”規范化診療能力;以省市“千名醫師萬人次下基層”對口支援活動為契機,提升全科醫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強化線上線下培訓,建立全科醫生規培后培養教學體系。
長期以來,豐澤始終重視全科醫生的發展,在“十三五”豐澤區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中,將每萬名常住人口配備全科醫生3名設定為規劃目標,并通過鼓勵醫師參加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積極扶持社會辦醫等舉措,努力拓展全區全科醫生數量。據統計,2020年以來,豐澤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5名醫師完成規范化培訓,另有12名醫師正在接受規培。截至2022年6月,豐澤轄區共有全科醫生131人,按豐澤區“七人普”常住人口69.8萬名計算,每萬名常住人口全科醫師數1.88名。
“通過衛健部門一系列的先行先試,我們很欣喜地看到了全科醫生的‘春天’。”杜振雙說,豐澤在全科醫生的培養上出臺了系列政策,給基層的全科醫生帶來了激勵,期待未來能培養出更多讓居民信任的、素質全面的全科醫生,讓全科醫生成為家門口的“醫靠”。
構建多元化解決機制把矛盾化解在訴訟前
大量矛盾涌入法院,占用有限資源,凸顯了人民群眾司法需求增長與司法局限性的矛盾、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現實狀況。為此,政協委員蘇志松提出《關于構建社會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的建議》。“很多糾紛其實不用通過訴訟解決,比如農村的宅基地建設糾紛,通過其他渠道也可以解決。”蘇志松指出,豐澤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發展面臨著結構發展不夠均衡、銜接互動不夠順暢、自身發展不夠完善等困境。他提出,要加強黨的領導,健全黨委政府主導機制;發揮法院主導作用,凝聚多元合力。在完善多元糾紛化解機制的措施方面,他還提出了引導律師等第三方參與多元化解、加強多元化解工作經費保障、加強多元化解信息化建設等建議。該提案得到區委政法委、司法局等部門的采納和落實,助推豐澤區調解機制創新,促進基層和諧穩定。
作為一名律師,蘇志松親身參與了很多調解工作,感受到相關部門落實工作的力度,“取得的效果也比較明顯”。如,豐澤區委政法委推進“綜治+”社區治理中心建設,整合社區信訪評理室、糾紛調委會、網格員、糾紛調解志愿服務隊等治理資源,持續完善政府主導、綜治協調、部門聯動、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糾紛化解工作機制,并邀請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法官和公證員、律師等各專業領域調解能手參與調解工作。目前,全區共成立了8個街道級化解中心和67個社區級化解室,成立了東海街道大坪回族社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室、絲路法務區“五星調解室”和“多元糾紛化解室”等特色調解室。今年1至9月,全區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案件2255件,調解成功率達100%。
豐澤公安分局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五個一”快速響應機制,在全區10個戶籍派出所均建立了“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派駐派出所人民調解室”,力爭達成“兩升三少”(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信訪問題息訪息訴率穩步提升,少發案、少發命案、少發群體性事件)的工作目標。
豐澤法院積極構建起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遞進式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推動更多糾紛在訴前就實現實質性化解。2022年1月至8月,該院新收訴訟案件10564件,同比下降17.09%,結案率82.84%,同比上升12.63%,實現了源頭增量下降和案件質效提升“兩個目標”,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實現新提高。
豐澤區司法局探索推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工作,建立健全醫療、道路交通事故、醫療糾紛、征地拆遷等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建設,積極推進豐澤區多元調解中心建設。2021年以來,全區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案件3697件(死亡案件62件,涉疫情案件14件),成功率達100%,涉及交通事故、物業、鄰里、人身損害賠償、勞資、征遷、醫患糾紛等,基本實現對矛盾糾紛“發現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的要求,達到了“一般矛盾糾紛不出社區、重大疑難糾紛不出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