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搭起了舞臺、道路建設方便出行、翻新了農貿市場、微景觀變“臟”為“靚”……年終歲首,晉江市龍湖鎮盤點起42個行政村2022年發展項目進展情況,一樁樁惠民生、暖民心、解民憂的實事好事,依托黨建引領基層網格管理工作扎實推進。183個村級重點項目的按時序推進,也逐漸成為自去年換屆以來,新任村集體班子奮力推動“藍圖”落地成“實景圖”的生動注腳。
記者從龍湖鎮獲悉,2021年11月村兩委換屆以來,龍湖鎮開展“啟航新五年·開局八個好”活動,其中策劃一批項目成了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重要抓手。龍湖鎮黨委要求各村要按照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要求,把發展規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項目,明確項目名稱、內容、建設周期、投資金額、責任人員等,鼓勵黨員、群眾認領項目,有錢出錢、有工出工、有智出智,一年一年推進,齊心協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家園。
“內外兼修” 厚植文明鄉風
今年來,楓林村有了不少新變化。
露天鄉村舞臺、黨建文化長廊、休閑廣場舞臺、休閑娛樂設備、文化墻、鄉村文化宣傳牌……一系列項目的落地,讓楓林村鄉風文明建設再提級。
近日,記者來到楓林村露天鄉村舞臺,這里鋪著石材的空地平整干凈,四周圍繞著綠植和休閑座椅,一旁便是楓林村第五網格黨群服務站。服務站里還有休閑娛樂設備,搭配門口的電視顯示屏,便是簡易的鄉村“卡拉OK”。
“之前這里鋪了一些人行磚,后面是綠化,時間長了,大樹的根把人行磚撐破了,比較影響村容村貌,一到夏天蚊蟲也多。”楓林村黨支部書記吳志高說,網格長、網格員在入戶的時候,群眾對這個地塊改造的呼聲也比較高,于是村里結合第五網格黨群服務站的建設,將這塊區域清理出來,建設了露天鄉村舞臺。
“剛好旁邊就是近年新建的海內外文體活動中心,有農家書屋、科普室、標準的籃球場、乒乓球室,這里就打造成多功能、男女老少都適用的文娛陣地。”吳志高說。
此外,位于第四網格的一處三角地塊,原先因路邊攤垃圾亂扔等,成了一處“臟亂差”地塊。
“第四網格在入戶的時候,也就這個問題充分和群眾溝通交流,最終將其改造成三角公園。”吳志高說,改造后的三角公園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基地,是村民跳廣場舞和茶余飯后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此外,楓林村在文明實踐站組建起的志愿者服務隊和健身隊,充分借助端午、重陽節等重要傳統節日積極開展各項文體活動,并常態化開展環境衛生清掃、村級義診等便民活動,有效調動了村民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內外兼修”厚植文明鄉風。
福林村舉辦第二屆福林文化節,打造福林鄉村振興展示和交流中心、望月樓紅色記憶展示館;秀山村在祖秀茂南區自造村新建一棟3層的老年人分會會址,并完成裝修投入使用;內坑村將舊小學改造成老年人休閑活動中心,老年人休閑娛樂有了“專屬場所”;魯東村打造了百米黨建文化長廊……既注重外部環境建設和改善,也依托活動載體練好“內功”,鄉風文明建設就這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龍湖群眾的日常生活。
修路建景觀 鄉村有新顏
在溪前村黨群服務中心前,有一條長長的水渠,主要供農田灌溉使用。但由于水渠邊未硬化,環境未提升,導致這條“舊水利”及其周邊比較臟亂。
“今年村兩委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將這條水渠改造成水利微景觀。”溪前村黨支部書記洪崑侖說,村里將這條水渠兩側砌墻,防止水土流失,并在兩側鋪路,結合綠化景觀提升,形成一條長約200米的水利景觀帶。
“隨著項目推進,水渠里的水變得更清澈了,原本的臟亂地塊將成為村民新的休閑場所。”洪崑侖說。
今年,溪前村還改造了村中路。原本這條村中路使用年限較久,雙向來車時不好退讓,村民都盼著這條路能擴寬。
這條路位于溪前村的第1網格。為了擴寬道路,網格長入戶與第1網格村民洪朝快協商拆除舊豬舍,順利完成村中路擴寬建設,村民出行更加便利。
和群眾日常息息相關的,除了出行,還有“餐桌大計”。
杭邊村菜市場不僅服務本村村民,不少周邊村的群眾也來這里買菜。已投用10余年的菜市場,逐漸在時光里“蹉跎”了“容顏”。
為了改善菜市場環境,杭邊村今年對菜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風扇和照明設備讓菜市場一改從前昏暗濕熱的情況,增設的用電插座也讓部分攤主可以將冷凍設備搬到菜市場,買和賣都更加舒心。
細細盤點,龍湖鎮幾乎每個村都有涉及人居環境提升的項目。
埭頭村第一網格推動鋪設排水溝、鋪設道路、景觀提升、墻繪等11個人居提升項目落地;湖北村建設西潯自然村微景觀;桿柄村改造金光橋路口,開展水溝清淤工作;新豐村更新100個環衛桶……一個個人居環境提升項目,正不斷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助力鄉村振興。
民生微實事 穩穩的幸福
今年年初,前港村黨總支牽頭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新春座談會,還邀請旅居海外的鄉賢一起參與。
座談會上確定了一個村集體經濟“造血”項目——在晉南醫院旁建設臨時便民服務點,并籌集資金16.8萬元。
“晉南醫院旁的這塊地是集體用地,之前是綠化地帶,由于管理不到位,逐漸變成了臟亂地塊。”前港村黨總支書記施小鵬說,晉南醫院位于前港村,為晉南的群眾提供優質醫療資源,前港村更要做好“門面”工作。
據介紹,該地塊位于前港村第5網格,在網格長郭俊杰和項目負責人施忠厚的共同推進下,該地塊清理、平整,并規劃了23個便民服務攤位。
當前,這些攤位正處于招租期,已出租8個攤位。全部出租后,一年可為前港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左右。
“該地塊清理后,不僅能增收,還提升了周圍環境,村民都覺得不錯。”郭俊杰說。
施小鵬介紹,為了加強攤位經營秩序規范管理,村兩委還設置1名專門管理人員在衛生和經營上實行集中統一管理,讓便民服務點真正便民、利民。后續,前港村也計劃進一步推進醫院周圍的停車秩序,讓來醫院的群眾能有更好的就醫體驗。
醫院周邊有了便民服務攤位,學校旁也修起了便民停車場。
當前,雖然小學已放假,但提起今年村里對曉新學校門口臨時停車場的改造,龍玉村的村民都豎起大拇指。
龍玉村黨總支書記許長青介紹,曉新學校的學生以本村為主,放學后,家長大部分都騎摩托車、汽車接送孩子,造成學校門口車輛堵塞。所以,今年村兩委就把學校門口臨時停車場的規劃提上議程。
曉新學校門口的地塊屬于龍玉村的第1網格,要想規劃出一個地塊來作為臨時停車場,就需要向村民借地。許長青和第一網格網格長許長植進網入戶,和村民協商借地事宜,得到村民的積極支持。
“一共有5戶村民借出地塊,臨時停車場面積達到1畝多,項目進展也比較快。”許長植說,村里對臨時停車場進行平整規劃,在今年暑假完成建設,秋季學期開學后,學校門口的交通堵塞情況得到很大改善。
梧坑村、西吳村、蘇坑村創建經濟聯合社,帶動農民增收;洪溪村對環村路、洪溪大道路燈進行修繕;龍埔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埔錦村東厝村內水溝整治工程;埔頭村持續推進“公廁革命”……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一張張美好藍圖從“紙上”走向“現實”,變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可喜變化。
“今年經歷了大戰大考,每一個村級項目的落地,背后都是村‘兩委’的擔當和使命,是網格員的堅守和付出。”龍湖鎮黨委書記許文倡表示,項目是推進落實黨建引領基層網格管理的重要抓手,個別項目未能如期完工、在收尾階段的,要總結原因,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抓緊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下一步,龍湖鎮將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項目推動鄉村振興的路徑,結合各村實際,再策劃包裝、推動一批村級新項目,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 施蓉蓉 通訊員 曾春玲)